他,立足平凡的崗位,兢兢業業,用每一天的認真詮釋著獻身地質理想的孜孜追求;他,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斷拼搏,用行動演繹著一個專業地質人敬業奉獻的平凡與不凡;他,刻苦鉆研專業知識,行動如風,用那份始終如一的熱忱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
在無數的行業中,他選擇了地質。在藍色的天空與廣闊的海洋之間,他選擇了灰色的大地。他穿越于戈壁沙灘之中,徘徊于山林水秀之間,用雙腳征服巍峨的高峰,用雙手觸摸大地的珍跡,用感觀真切品味造物主的恩賜,將那秀麗山川、清澈的湖水盡收眼簾,親身體會大地的神秘。
他就是地質人——祝新友。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祝新友教授承擔國家攻關項目、支撐項目、原有色總公司科技項目、危機礦山科研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勘查項目等近20項。工作足跡踏遍中華大地,近年來重點開展南嶺鎢錫多金屬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認識與突破。發表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要說工作中誰最有激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祝新友教授。他會在下班后將未做完的工作帶回家,埋首科研而不自知,回過神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一兩點鐘。在祝新友眼中并沒有什么工作日和周末之分,地質工作也是唯一能讓他掛心的事,無論多么辛苦的工作都不是負擔,而是人生的樂趣、是生命的目標。
每一個和祝新友教授出過野外的學生,都有著同樣的感慨:這才叫做“出野外”。野外地質工作中,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沖在最前線,每每都是當地礦區的人一再勸阻,他才稍事休息,不一會兒便又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別看他已屆中年,翻山越嶺的速度卻是很多年輕力壯的小伙兒也比不上的。每當出現勘查條件安全性不確定的情況時,他總是最先以身涉險,只有他安全通過的地方,才會允許其它同行人員通行。完成了一天的野外工作,同行的學生們總是倒在床上立馬就能睡著,祝新友卻依然神采奕奕,從容地對當天的野外工作做起了總結歸納。
祝新友在工作中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私下里卻對同事照顧有加。在對青海格爾木轄區相關礦床進行地質勘查期間,東北小伙兒小楊由于高原反應嘔吐不止,當天晚上就發起了高燒,祝教授每隔半個小時就去探望小楊一次,照顧病榻上的“戰友”,直到天亮小楊燒退睡下,他才稍微打了個盹便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工作中的認真忘我,使得他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就連在外求學的兒子難得回家一次,他也只來得及在兒子離家之前匆匆見上一面。他已經將自己的生活全都虔誠地奉獻給了他所喜愛的地質事業。
平凡孕育偉大,偉大出自平凡。在和平環境下,大多數人都工作生活在平凡之中,但是,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不輕言放棄,在平凡的崗位上,照樣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祝新友是千千萬萬地質人中平凡的一個,但是他對地質工作的滿腔激情,他將工作變成興趣的飽滿熱情,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不斷創新與學習,對地質事業的不平凡的夢想和追求,鑄就了他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的地質人生。
地質人腳踏朝霞日涉千澗水,手托明月夜探萬重山,祝新友便是地質人的鮮明代表。二十多年來,他用自己恪守的人生信條——正直做人、勤奮好學、精鉆業務,默默堅守著屬于他的這一片天空。不抱怨、不推諉、不后悔,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書寫著平凡人生,詮釋著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堅持;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感動。(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