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地科礦產勘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色地科)自2004年成立以來,正趕上礦業市場的上升繁榮期,抓住機遇得到了較快發展。伴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轉向中速增長,全球礦業經濟也從近10年的上升繁榮期,轉向高位震蕩的下降趨勢。2013年,全球經濟仍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深度調整期,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市場環境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中色地科的發展并沒有經歷一個完整市場周期的考驗,在震蕩下行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更好地把握發展機遇,繼續保持公司快速發展,是對公司董事會和高管層的新考驗。
公司的發展定位。中色地科是一個全球化資源型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建國際化勘查型礦業公司為目標,以全球化視野,致力于礦產資源的發現、經營與相關服務,努力發展成為卓越的探礦者和有影響力的礦物原料供應商,為促進礦業社區發展,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做出貢獻。為員工創造機會,為股東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價值。
板塊化發展與波浪式增長。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中色地科已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形成了地質服務、資源勘探、礦業開發三大業務板塊。地質服務板塊:盡管面臨著全球勘查投資下滑的嚴峻挑戰,但同時也應看到,國內“走出去”的企業在境外資源勘查投資增長趨勢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良好發展機遇。經過努力,可以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礦業開發板塊:隨著在建礦山的投產和中小礦山的并購,產能將不斷擴大,礦山管理水平也將不斷提高,也完全有可能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并帶動公司的規模擴張。資源勘探板塊:是公司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其發展既要符合地質勘查規律,也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所謂地質勘查規律,就是要順應資源勘探高風險、高收益、階段性和長周期的特點,不能期望每年都找到一個大礦,但通過有效的勘查組合和持續的勘查投入,可以做到每年都有資源儲量的增長和新礦產地的發現。一旦找到一個超大型礦床,則可使公司的發展突上一個大的臺階。國內外的許多大型礦業公司,都是依托一個超大型礦床的發現和開發而發展起來的。資源勘探是公司未來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會。對資源資產的經營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努力把握市場周期性及突發性特點,采用逆周期投資和長線投資策略,低谷期勘探,高峰期變現,以使資源價值最大化。由此可見,中色地科公司的發展軌跡將是波浪式增長(而不是直線型增長)。即,通過地質服務和礦業開發板塊的持續增長,產生穩定增長的現金流,推動公司的持續發展;通過資源勘探板塊,獲取資源的最大價值和發展機會,帶動公司的增長跨越。與此相應,公司經營指標也應體現出“雙指標”性:財務指標(收入和利潤等)和資源指標(資源量和礦產地)。資源儲量不斷增加,即是公司的不斷成長!
國際化經營與資源控制戰略。國際化經營是公司的重要特色。銅、鐵、鎳、鈾等戰略礦種,“資源在外、市場在內”的格局將長期存在,為我們依托國內市場和資金優勢,開展跨國經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發揮海外資本市場和自身勘探技術的合力優勢,充分利用國家的支持政策,通過控制海外上市資源公司,實現低成本資源擴張和資源資產的證券化,推動海外地勘工作轉型。在國內缺乏風險資本市場支持的情況下,公司將以找礦帶開礦,堅持走探采一體化之路。公司資源控制戰略是勘查與收購并舉,在全球重要成礦帶上搶占資源。主攻礦種以金、銅為主,兼顧銀鉛鋅、鎳和鈾礦等我國緊缺戰略礦種;主攻礦床類型以斑巖型、塊狀硫化物型和銅鎳硫化物型為主,兼顧富脈狀礦和矽卡巖型礦床。重點投資發現前期(drill-ready)項目、高級勘探項目和有較大找礦前景的中小礦山項目,集中投入打造骨干項目,不斷優化資源資產組合(Project Pipeline)。逐步形成礦種優化(金銅為主)、地域布局合理、不同階段(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在建礦山、生產礦山)項目組合匹配的資源資產結構。
解決突出問題。在推動公司上市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制約公司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是控參股公司數量多、層級多,管理幅度大、管理成本高;二是優質礦產資源儲量少,持續增長乏力;三是礦業板塊發展基礎尚不牢固,出現虧損礦山;四是管理支撐體系薄弱,資源整合能力亟待提高。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較好解決,將會直接影響公司上市和上市后的持續發展。需要統籌布局,重點突破。
夯實上市基礎。公司上市的外部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自2012下半年開始,有800多家企業排隊等待IPO,被市場形象地比喻為IPO“堰塞湖”。1月初,證監會宣布,擬對IPO在審企業的財務報告集中開展專項檢查工作。此后,證監會每周公布的IPO在查企業情況表上,提交終止審查申請的企業數便不斷增加。截至今年4月3日,終止審查的企業已達166家,而中止審查的企業也達到109家。鑒于IPO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公司存在的上述問題,今年將集中精力解決突出問題,促進業績增長,夯實公司上市基礎。
(本文為王京彬董事長在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所做的董事會報告節選)